輕軌就像城市地鐵,但它是在井下。”9月3日,我走進山西焦煤集團汾西礦業公司王家峰煤礦,和《深挖工業寶藏》節目的制片人夏雨一起去現場觀察和拍攝礦用輕軌。夏雨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一邊是高聳入云的山脈,一邊是黑黝黝的煤海,中間有一條鐵軌伸進山林,時不時有火車從上面呼嘯而過,運送著煤炭和其他物資。這種場景在城市里很難見到,但在礦山里卻是日常。 王家峰煤礦是一座開放式礦區,裝車場、運輸通道等主要設施露天布置,皮帶運輸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等主要運輸設備普遍應用于生產系統。由于井下巷道條件比較復雜,大型設備無法進入或通過時,便需要使用輕軌解決運輸問題。夏雨說:“輕軌就像是一個非常靈活的‘小火車’,能夠進到人不能進或者難進的地方去,既能提高運輸能力,又能降低人力成本?!?正如夏雨所說,輕軌作為礦山現代化運輸的一個重要標志,不僅具有運量大、效率高、運行穩的優勢,還能夠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減輕環境污染。據了解,我國首個礦用輕軌系統于2014年在山西焦煤集團王家峰煤礦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有60多個礦山應用了這一技術。 在王家峰煤礦,我們看到了一輛號為H1778的輕軌列車正在等待裝載。車廂由兩節編組構成,每節可載貨80噸,整列列車最多可以載重約640噸。和普通鐵路相比,礦用輕軌少了道岔等軌道連接裝置,也不需要鋪設軌道,只需要在礦山巷道內鋪設一定數量的軌道梁,就可以在礦山內部自由行駛。這大大降低了安裝和維護成本,同時縮短了建設周期。
為了更好地觀察輕軌內部的情況,我們跟隨工作人員進入了一節輕軌車廂。與地鐵相比,這里的空間顯得更加狹窄擁擠。車廂內沒有座位,乘客需要站著乘坐。車廂頂部有一臺風扇,保證空氣流通。除了回音有些大之外,記者們還能聽到遠處傳來的機器聲——這些聲音來自于井下的采煤機等設備。 夏雨說:“如果把礦山看成一座城市的話,那么輕軌就是這個城市的交通系統。雖然它看起來有點簡陋甚至有些原始,但卻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有了它們,工人們才能在黑暗潮濕的地下開采出寶貴的資源;也正是因為有了它們,這個龐大的工業體系才能夠正常運轉。”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能化應用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邁入數字化時代。而像輕軌這樣的傳統工業技術也在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對于汾西礦業的工人們來說,輕軌不僅是他們工作的必備工具,更是他們智慧的結晶。 “你看到的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汾西礦業機電科副科長張勇向我們介紹說。從2016年開始,他們就開始研究如何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工藝方法和設備,提升裝備自動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經過不懈的努力和技術攻關,他們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礦用巡檢機器人、無人駕駛運輸車輛以及智能控制起重機等設備。 這些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安全性。其中,張勇最拿手的一項發明是“一種新型防墜保護裝置”,也是輕軌的重要安全保障之一。他說:“以前我們的工人下井時要帶著很多東西,如果要下來的時候要把東西帶回來,就要依靠工人自己背或者用小車拉。如果遇到人掉下去了或者小車出了問題把人卡在了里面怎么辦?所以我們就開發了一種可以防止人員和物品掉落的裝置。”這項發明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通過這次采訪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對傳統行業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在夏雨看來:“如果說工業是一場漫長的長征,那么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創新就是一步步走過來的關鍵所在。正是有了這些不斷探索和嘗試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現代工業的繁榮和發展?!?/p>
內容由AI生成,請注意甄別真實性
上一篇:工字鋼知識科普:專業視角深度解析
下一篇:礦用輕軌,專業精確解析其運作原理